在職場工作中,需要持續思考如何讓工作更有效率或是更符合目標。然而,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和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,有時難免會覺得動力不足或產生倦怠。因此,可以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尋找提振工作的方法。
平常我滿熱衷生活的實驗與小練習,這也激發出新的靈感,幫助我思考及優化工作任務。藉由生活小事練習,不僅提升生活品質和狀態,也可以同步思考如何應用於工作中。最近這一年在生活中斷斷續續練習「把討厭的事變喜歡」並且歸納出4個關鍵點,也進一步思考延伸至工作的可能性。
先定義「討厭的事情」,通常指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做、但又非常不喜歡做的事。比如說,我最討厭最家事了,因為實在很無聊、瑣碎、浪費時間,但不做家事,家裡又會亂七八糟。
以下提供2階段共5個步驟方法,幫助你重新提升工作動力,希望能夠帶來助益。
文章大綱
第一階段:建立正向連結,轉化工作心態
步驟1:覺察並接納負面情緒
遇到工作挑戰或不喜歡的任務,試著覺察當下的情緒。就像在生活中處理不愉快事件一樣,先面對情緒,意識到自己的反應,整理心情。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、真正在意的是什麼,先接納並拆解情緒之後,也才有機會用新的角度看待任務。
以做家事為例,我很清楚知道我真的很不喜歡做家事。知道「不喜歡的感覺」之後,也才能夠進一步拆解原因,例如:我覺得他是浪費時間的、很沒有生產力、是沒有意義的。
步驟2:賦予工作意義
在生活中,我一開始的練習是「賦予事件有價值的意義」,例如:做家事是對家人和自己的愛。這樣的轉念引導,至少可以先從內在念頭轉變定義,讓自己做家事時,不會出現太多負面的念頭。
同樣的概念也可以嘗試運用在工作中,賦予工作意義也有助於提高工作動力。但每個人「意義」的定義都不同,因此需要更深度找到個人在乎的「價值觀」,並思考與工作任務的關連。
舉例來說,有些人很在乎工作效率。如果工作中能發展一套流暢的工作術、安排他人任務、或從中串連,消除不必要的溝通浪費。此時,滿足了個人的意義感,也可以與公司目標連結,創造價值。
步驟3:想像美好成果
這是從「整理課」學到的方法。先前在SAT Knowledge 買了一門「無痛居家整理學|破除復亂困境,營造質感空間(募資階段)」,講師有提到,在開始整理居家環境之間,最需要先思考「目標」,亦即想像你期望這個空間帶來什麼感受、做哪些事、以及整理後的空間畫面。
我將這個概念用在「洗碗」,會先想像把碗盤洗乾淨、擺放整齊,廚房空間更舒適的畫面,以及「下次要使用碗盤時,也會更方便」的實際誘因。
若套用於工作中,可以先想像完成任務後的狀態、感受,例如:獲得客戶滿意的回饋、完成一個專案的成就感…等,這些正向的想像也能激勵我們提升工作動力。
第二階段:善用個人特質、結合喜好,提升工作動力
搭配「喜歡」的事一起做,或是善用個人特質完成任務。 最近試驗後,我覺得這才是關鍵!
討厭的事,就算用上面兩種方法去做,也只能降到「沒那麼討厭」的程度,但本質還是不會喜歡上它。 然而,只要搭配喜歡的事情一起做,用熱情事物當引子,就算討厭的事情也會自動完成。
比如說,我喜歡學習、聽線上課程、podcast。在「做家事」時,同時搭配聽課,就會很有動力做家事。注意力也不會只放在「做家事很討厭」的這份心情,而是關注在聽課和學習的收穫。再者,即時討厭做家事,也會因為能同時學習成長,而有更多的動力做家事。
若運用於工作中,可以參考下列2個步驟試試看。
步驟1:了解自我特質和優勢
之前我使用過不同的測驗工具,來了解自己,例如:VIA性格測驗、蓋落普優勢測驗、職游的優勢能力卡,這些工具都能幫助自己讓抽象的「個人優勢」更明確化。
透過認識自己,找到特質優勢,也有助於找到適合的工作模式。在職涯諮詢實務上,我也常與來談者共同討論,協助個人梳理優勢才能,並轉化為可應用於日常及工作的行動方案。
步驟2:運用優勢應對挑戰
善用優勢特質也有助於應對在工作中的新任務和挑戰。比如說,將「熱愛學習」的特質在遇到新任務時,可以藉由向不同的人學習、運用不同的學習資源,幫助自己快速掌握新任務的知識,進而完成任務。先前參加商業思維學院的專案管理學習營,也充分運用了優勢天賦,進而完成作業,並且獲得金色證書及滿分的評價。
結論
無論生活或工作,都是不斷修煉的過程。正視與接納自己的情緒,找到個人特質與優勢,將能陪伴我們面對工作生活的大小事,並且度過各種挑戰。
如果你想提升工作動力,歡迎預約職涯諮詢服務,搭配有趣的職游牌卡,探索內在也連結外在,讓我們一起討論出更符合你個人情況的職涯策略。
參考資料
- VIA_個人性格強項測驗 https://www.viacharacter.org/
- 職游-用五大線索找出你的天賦,活出精彩職涯!